栏目导航
零添加不能标了!如何看懂配料表吃得更安全?
发表时间: 2025-04-09 22:51:33 文章出处:成功案例
3月27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。其中一项直指“零添加”——
当前很多食品都标榜“零添加”“不添加”,利用消费者追求“天然”、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来促销,让我们消费者心甘情愿为“溢价”买单。
实际上,“不添加”只是对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描述,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。
有些含糖饮料会使用“不添加甜味剂”的声称吸引消费的人,却造成了消费者认为产品中没用食品添加剂的误解。
更有产品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,如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,实际使用了其他甜味剂作为代替,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认知。
显然,“零添加”并不是安全标准,只是一种商业“话术”,也是一种营销噱头。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、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曾表示,所谓的“零添加”更多是相关企业在商业营销中创造的概念。
为了避免“不添加”“零添加”声称对消费的人的误导,新版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标准实施后,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“不添加”“零添加”等用语。
该标准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。在市场全部完成标准化之前,让我们擦亮眼睛认清“零添加”的真相。
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特性、延长保质期或实现其他特定功能而添加的物质。
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石正莉介绍,食品添加剂的获批与使用受到严格监管,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测试,且有详细的允许使用范围和残留量。
“零添加”中最常见的细分概念之一就是“零防腐剂”。但其实,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,反而潜藏更多隐患。
防腐剂能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或杀死微生物,从而防止或延缓食物腐败,如果一些食品中不添加防腐剂,则无法抑制微生物繁殖,非常容易造成食品变质。
防腐剂山梨酸钾是一种低毒、安全、高效的食品添加剂,它可以轻松又有效抑制食品中的细菌、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,延长食品保质期。
“零防腐剂”食品实质上是将防腐责任转移给了包装技术和储存条件。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食品在开封后会非常容易变质,威胁饮食安全。
比如“零添加”酱油确实可以不使用防腐剂,但这样的产品保质期短,若储存不当很容易发霉、长白毛,尤其在南方夏天比较常见。
部分食品标注“不添加色素”“零防腐剂”等,但可能含有高盐、高糖或高脂肪成分,“零添加”会让我们消费者忽略食品标签上更重要的信息,比如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。
高盐:如咸鱼、腊肉、咸鸭蛋、咸菜等,因盐分过高,微生物难以生存,一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。
高糖:最典型的就是蜂蜜,其含糖量极高,微生物很难生存,故不需添加防腐剂。
消费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,正确阅读配料表、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才是关键。
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加入量的多少进行排列。一般前三位是食品的主要成分,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食品主要构成。
配料表越简短越好,成分多说明该食品或饮料是经过深加工的。例如,纯牛奶的配料表通常只有生牛乳。
○甜味剂:常见的添加糖有白糖、砂糖、果糖、葡萄糖、糊精、麦芽糊精、淀粉糖浆、果葡糖浆、麦芽糖、玉米糖浆、木糖醇、麦芽糖醇、甜蜜素、安赛蜜等。
○防腐剂:常见的有山梨酸钾、苯甲酸及其钠盐、丙酸及其钠盐和钙盐、硝酸钠、硝酸钾、亚硝酸钠、亚硝酸钾、二氧化碳等。
○抗氧化剂:上述漂白剂中很多也都可以用作抗氧化剂。除此之外,常见的还有茶多酚、抗坏血酸钙、抗坏血酸钠、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。
反式脂肪不利于健康,常见的反式脂肪包括植脂末、氢化植物油、人造奶油、起酥油、代可可脂等,建议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“0”的产品。